(主料辅料)
去骨羊肉( 3000 克)、丁香( 3.5 克)、胡麻油( 300 克)、桂皮( 2.5 克)、花椒粉( 7.5 克)、料酒( 25 克)、胡椒粉( 2.5 克)、食盐( 12 克)。
(烹制方法)
1.祁连山石板一块,厚约 2 厘米,削平,用木炭或木柴烧热,擦油。
2.将肉洗净,片成薄片,贴在烤热的石板上,用瓦盆扣盖上面。
3.将各种调料研成碎末,加食盐和料酒搅拌均匀。当羊肉每烤 7-10 分钟时,起盆将调料撒到肉上,至烤熟呈金黄色时,盛盘乘热食用。
千米饮食网小贴士:
1.羊肉宜选“上脑”,大小“三叉肉”或“磨档”肉,剔净筋膜,片成大薄片,要求厚薄均匀,长短刷齐,对亮观看,隐约见人为妙。
2.石板必须先烧至滚烫,然后再贴羊肉片,烤的时间不能过长,以 10分钟之内为难,以保持羊肉的鲜嫩。
(风味特点)
1.西夏亦称“大夏,”其先祖为党项羌,姓拓拨氏,唐王朝赐姓李,宋王朝赐姓赵,传至元吴,举兵造反,称帝,国号夏,史称西夏,据有十四州,都城兴庆(即今宁夏县)。自吴至 ,凡 12 主,196 年,起自公元 1032 年,讫止 1227 年。西夏人原为游牧民族,喜食牛羊肉。当时,河西走廊广阔的草原上,牛羊成群;祁连山麓和戈壁滩上遍布石羊、黄羊。“石烤羊”是用河西羊肉在当地产的青石板上烤灸而食,鲜嫩酥香,风味独特,是西夏的传统民族佳肴,流传至今。
2.在中国烹任史上,上古之时用火熟食,以“石烹法”为最古。“石烹法”的时代当在陶器出现之前,即石器时代。那时,人们用石器做成简单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也包括“石上燔谷”,是以火烧石而熟食的原始烹饪方法。《古史考》云: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据有关史料称,石烹法有二:一是将烧热之石块放入盛水的容器中,使水沸再使食物熟之。二是将石烧热,食物直接放在石上而制熟。“西夏石烤羊”就是用第二种方法。这种隔石而烤烙的方法传热较均匀,风味独特。五千年前的石烹遗风,至今犹存,来西北观光者无不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