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木槿花 mujinhua
【别名】篱障花、碗盖花、木红花。
【英文名】Flos Hibisci
【药用部位】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干燥花。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3~4米。小枝密被黄色星状绒毛。叶互生,叶柄长5~25毫米,被星状柔毛;托叶线形,长约6毫米,疏被柔毛;叶片菱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10厘米,宽2~4厘米,具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齿缺,下面沿叶脉微被毛或近无毛,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问,花梗长4~14毫米,被星状短绒毛;小苞片6~8,线形,长6~15毫米,宽1~2毫米,密被星状疏绒毛;花萼钟形,长14~20毫米,密被星状短绒毛,裂片5,三角形;花钟形,淡紫色,直径5~6厘米,花瓣倒卵形,长3.5~4.5厘米,外面疏被纤毛和星状长柔毛,雄蕊柱长约3厘米;花柱枝无毛。蒴果卵圆形,直径约12毫米,密被黄色星状绒毛。种子肾形,背部被黄色长柔毛。花期7~10月。
【产地分布】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台湾等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季选晴天早晨,花半开时采摘,晒干。
【药材性状】本品多皱缩成团或不规则形,长2~4厘米,宽1~2厘米,全体被毛。花萼钟形,黄绿色或黄色,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萼筒外方有苞片6~7,条形,萼筒下常带花梗,长3~7毫米,花萼、苞片、花梗表面均密被细毛及星状毛;花瓣5片或重瓣,黄白色至黄棕色,基部与雄蕊合生,并密生白色长柔毛;雄蕊多数,花丝下部连合成筒状,包围花柱,柱头5分歧,伸出花丝筒外。质轻脆,气微香,味淡。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苦。归脾经、肺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用量3~9克,鲜者30~60克。外用:适量,研末或鲜品捣烂调敷。主治肠风泻血,赤白下痢,痔疮出血,肺热咳嗽,咯血,白带,疮疖痈肿,烫伤。
【药理研究】对致病大肠杆菌及痢疾杆菌均无明显作用;可以杀虫止痒,用其洗头洗脸,能够治疗头皮瘙痒;动物试验证明其花粉有致敏作用。
【化学成分】木槿花含叶黄素-5,6-环氧化物、隐黄质、菊黄素、花旗松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等成分。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
【配伍药方】①治下痢噤口: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先煎面饼二个,酿末食之。(《济急仙方》)
②治吐血,下血,赤白痢疾:木槿花9~13朵。酌加开水和冰糖炖半小时,饭前服,每日服2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咯血:鲜木槿花30克,冰糖15克。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④治痔疮出血:木槿花、槐花炭各15克,地榆炭9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⑤治妇人白带:木槿花6克(为末)。入人乳半钟,将花末拌于乳内,饭上蒸熟,食之效。(《滇南本草》)
⑥治湿热白带:木槿花30克,猪瘦肉120克。水炖,食肉喝汤。(《安徽中草药》)
⑦治白带:木槿花、败酱草、白鸡冠花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福建药物志》)
⑧治疮疖:鲜木槿花,捣烂外敷,干则更换。(《安徽中草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