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手机版千米饮食网 菜谱 手机版千米饮食网养生菜谱 烹饪 手机版千米饮食网烹饪技巧 养生
首页 > 美食典故

关于民间的美食故事

新冠肺炎防护疾病立冬中医养胃减肥

  中国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不但食物的种类非常多,而且食物的名字也是非常的霸气,美食都有哪些传说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民间的美食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美食典故:滚蛋菜

  早先在广州地界有个官老爷,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就是好吃,而且对吃非常有研究,后来他找到了一个非常厉害的厨师,所以就三天一小吃,五天一大吃,然而时间长了,厨师的菜谱也都做得差不多了,官老爷也就感觉到了乏味,一来二去没有新的食物让他品尝让他觉得有些失望。

  恰逢朝廷中派来钦差要巡视地方的政务,官老爷于是告诉厨师,自己要款待钦差大人,让他拿出些有创意的美食,如果做得好,自然是大大的奖励他,如果做得不好,他就要离开这里了。厨师一听这话自然很是难过,细算下来他也是数一数二的厨师了,大江南北听说过的菜就没有他做不出来的,如今官老爷给自己出了这样一道题,看来是对自己的菜已经有了厌倦的情绪,索性厨师对厨房里的食材进行统计和筛选。

  最后取来一口大锅,把厨房里积存下来的鸡、鸭、鹅、海参、鱼翅、鱼肚、猪爪、猪肉、羊肉、狗肉、火腿、咸肉以及生姜、青蒜、冬菇、陈皮、腐乳、豆豉、绍酒等二十多种食材一股脑的全都下到锅中或煮或炖或焖或烧,心里盘算着,宴会结束之后自己也就该滚蛋了。

  然而经过厨师的这一番折腾,这锅里炖的大杂烩,飘出的香味却非常香,甚至连墙后的寺庙里的小和尚都趴在墙头寻找食物的香味的来源,钦差大人和官老爷在吃到这个美味的时候也都非常满意,官老爷还埋怨厨师为什么早没有拿出这道菜给自己品尝,还追问厨师这个菜叫什么名字。厨师当时心里想这道菜,是我准备做完了就滚蛋的菜,可是又不能这样回复官老爷,一时之间竟然无言以对,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

关于民间的美食故事---千米饮食网(www.kmysw.com)

  美食典故:东坡肉

  在浙江城乡有一道家喻户晓并与宋代大文豪苏轼有关的名菜,叫“东坡肉”,已流传近千年,其故事相当有趣。

  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名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人们都称他苏东坡。因他曾两度做过杭州的地方官,并为当地人民群众做了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所以苏东坡的事迹在浙江民间流传极广。至今人们仍称西湖那条湖堤为“苏堤”,相传“东坡肉”的流传还与修“苏堤”有关。

  苏东坡早年曾在北宋京城做官,因与当时的革新派王安石政见不同,自动请调到地方做官,1071年到杭州做通判,以后还到密州、徐州和湖州等地当过知州。1079年因所谓的“乌台诗案”受到弹劾,被捕入狱,几个月后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了“团练副史”这样一个挂名小官,其实质是流放。在这个时期苏东坡心境之悲凉、门庭之冷落、生活之清苦是不言而喻的,不过那时黄冈一带猪肉比较便宜,苏东坡在贫寒境遇中常亲自煮猪肉与友人共同品味,曾作诗一首介绍他煮猪肉的经验,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鲜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可见“东坡肉”的研究工作是在谪居黄州时开始的。

  1085年宋哲宗即位,司马光一派重新执政,次年苏东坡奉调回汴京做官,但这时他与保守派在对待王安石新法的积极意义上看法发生分歧,于是再次被贬为地方官。1090年再次出任杭州地方官。那时苏东坡发动杭州数万民工疏浚西湖、修筑湖堤、兴修水利。老百姓为感谢这位太守,便把猪肉、绍兴酒黄酒等送给苏东坡。苏东坡则吩咐家人:把猪肉烧好后连黄酒一起送到工地慰劳民工。谁知家人误认为将猪肉和黄酒放在一起煮,于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用这种办法炖出来的肉格外香醇味美,别有一种风味!此事一时传为佳话,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传颂苏东坡的功德,同时也纷纷仿效他的烹调技法,从此,“东坡肉”也就成了杭州的传统名菜,名扬四海。

关于民间的美食故事---千米饮食网(www.kmysw.com)

  美食典故:吴山酥油饼

  吴山酥油饼又叫“蓑衣饼”,传说这饼名还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取的呢。

  从前,吴山顶上有爿夫妻点心店。夫妻俩为人老实,虽然吴山酥油饼:杭州传统名点,因旧时常在吴山景区供应而得名。制作历史始自宋初,据说宋高宗也好这一口。之后由宫廷御制传到民间,人们几经改良,用面粉起酥制成酥油饼,被誉为“吴山第一名点”,流传至今。

  店小,本钱少,还是不惜工本,每天做点油饼,供应上山来游览观景的客人。他们做的油饼与别家不同,香酥多,薄而脆,人人爱吃,生意十分兴隆。

  一天,苏东坡公余兴浓,身披蓑衣,脚登芒履,手拄拐杖,带上两名老卒,冒雨来游吴山。他一步一杖来到山上,只见很多游山的人喜滋滋地在吃油饼,不禁感到腹中饥饿,也到店里买了几只。又向店里借了一张小竹椅,坐在野花点点的草地前,解下腰间酒葫芦,一口酒,一口饼,一边俯瞰西湖,一边眺望钱江,细细品尝起来。只见这油饼看上去油丝丝,闻起来香喷喷,一上口松脆脆,味道特别美。苏东坡一连吃了三只,即兴吟了一首小诗:“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已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店家为甚酥?”

  苏东坡吃得味美,便问店家:“如此好的酥饼,有何美名?”

  店家回答:“山野小吃,要什么美名!”

  苏东坡仔细看看这种饼,一层层,一丝丝,像身上披的蓑衣一样,便随口说:“好个山野小吃,既不要雅名,就叫它‘蓑衣饼’吧!”

  跟随苏东坡的老卒听了忙对店家说:

  “恭喜你们,恭喜你们,太守给这饼取名‘蓑衣饼’啦!”

  店家夫妇一听,才知道这个吃油饼的人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杭州太守苏东坡,忙过来连声道谢:“谢谢苏大人,为山野小吃取了这么美的名字!”

  从此,吴山蓑衣饼声名远扬。“蓑衣饼”

  与“酥油饼”三字字音相谐,此饼本身又油又酥,后来,大家就叫成“酥油饼”了。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返回生活百科
今日菜谱推荐
热门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