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之由来
1930年秋,成都几家报纸登载出轰动锦官城的新闻,它的标题是:《成大教授不当教授开酒馆,师大学生不当学生当堂倌》。记者濮冠云在介绍文章中的小标题是:“虽非调和鼎鼐事,却是当炉文雅人”,惹人注意。
当时成都风气闭塞,消息一出,一时传为异闻,不胫而走。但也确使一些封建卫道士认为:李劼人这留洋生,不晓得搞些啥名堂?为人师表,如此下作无怪学风日下,拿给这些人败坏了;也有那批夫子之道的顽固派,很自然地把他同“在四川只手打倒孔家店”的吴虞(幼陵)联系起来,认为他的“怪异”举动,简直是大逆不道了,背后攻击他的人是“异端”。
李劼人早已料到这些流言蜚语会向他袭来。为他“跑堂”的受他资助的成都师范大学生钟朗华在《怀念李劼人先生》一文中写道:“李劼人先生为什么要离开成大,甘愿去开面馆呢?这时革命已处于低潮,成都是四川军阀统治的中心。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争夺地盘,把老百姓敲骨吸髓榨来的钱,在省城过享乐腐化的生活,他们成立一个军警团联合办事处(应是“三军联合办事处”,即28军邓锡侯,29军田颂尧,24军刘文辉。作者注),对进步人士青年学生大肆逮捕屠杀。在我上省的头一个寒假就发生了‘二一六’惨案,血淋淋的尸体停在至公堂。教育界也成了军阀学阀争权夺利的地方。
李劼人先生深受青年爱戴,他不同流合污,敢于仗义执言,蔑视反动当权派,被人嫉恨,遭受封建势力不满是必然的。”他自己的态度十分鲜明:“1930年暑假,成都大学校长张澜,由于思想左倾为当时军阀所扼制,不能安于其位。张澜先生要到重庆去,我不能劝他不走;我自度在张澜先生走后,我也难以对付那些军阀。所以,在张澜先生走以前,我就提出辞职。张澜先生没有同意,我遂借了三百元,在成都我租佃的房子里经营起一个小菜馆,招牌叫‘小雅’。我同妻亲自做菜,一是表示决心不回成都大学;一是解决辞职后的生活费用”。“小雅”就是这样不择吉而开张的。
“小雅”是反抗
“小雅”开张前一天,李劼人写了纸条,贴于墙上:“概不出售酒菜,堂倌决不喊堂”。开张前一不登广告,二不做宣传,开张那天也不放火炮,它在平平常常不动声色中开张了。但因是去过法国的留洋先生,又是大学教授,知名度大,仍然是宾客临门。当时《川报》社长宋师度以及成大校长张澜也同几位教育界人士去光顾了。后来不少文化界人士,也成为座上之宾。
“小雅”是旧式单间铺面改装而成,略带长方的屋子,隔成前后间,前大后小,前为餐室雅座,后为小厨房;经过一番修整裱糊粉刷,显得干净洁白。靠墙壁两边放小圆桌,铺上白桌布,十来把椅凳,可以看出家具是东拼西凑而成,但却洗得里外干净。
“小雅”出自《诗经》,它一多半吟哦的是统治阶级的危机和忧患感以及反映人民生活的民间传说的诗歌;也有一部分表现周室与西北戎狄部族以及东方诸侯各分割小国之间的矛盾。那不正像当时四川军阀的封建割据荼毒生灵混乱砍杀的局面吗?他取这个小招牌名字,不是附庸风雅,而是针对时弊,借以抒发自己愤世嫉俗的心境,是向旧社会宣战,对军阀官僚以及恶势力等的毫不妥协,是对那些阿谀逢迎社会寄生虫的嘲讽。
相关阅读
最全面的川菜菜谱和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