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的误区与真谛,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食物都可以治慢性病,食疗安全无副作用,千人一方,食疗可以替代药物,营养学就是食疗的学问,食疗无需医生指导,食物是最好的药物,食疗也有可怕误区,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三因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饮食调补。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自我养生保健,简单易行的“食疗”“食养”更是受到人们的追捧。然而,随着信息流通更加发达和便利,诸多以讹传讹的“食疗偏方”也反映了人们对食疗的认识其实存在很多误区,纷纷陷入“吃,还是不吃,这是个问题”的尴尬境地。
秋冬季节,是人们饮食调补的大好时期,很多慢性病患者也把食疗作为辅助的治疗手段。本期特别策划旨在揭示食疗的真谛,帮您走出食疗误区,学会寓治于食,科学进补,实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的膳食结构也从过去的“吃饱求生存”向“好吃求口味”改变。然而,近几十年来国人饮食结构逐渐“西化”,饮食误区广泛存在,膳食结构变得不平衡,造成慢性病以井喷之势迅猛发展。因此,“吃好求健康”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传统食疗、食养受到人们的热捧。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以为食疗就是按着某个方法或配方治疗某个疾病;认为食疗很容易,只要认识字随时查阅资料找到配方和方法就是食疗。在这种片面思想指导下,食疗配方和食疗知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会变得一知半解、断章取义、面目皆非,导致治标不治本,旧病未除添新病的后果。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正确选择食物、合理调配膳食、用食物进行养生防病治病的知识。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原本集中掌握在医生手里的知识逐渐流传开来,许多食疗食养名方广为人知。但这些本应由医生酌情采用的医疗手段,在大众中失去专业指导而广泛使用时,却屡屡出现问题。如近年来曾有人听说饮醋对身体很好,于是每日饮用,结果时间不长便出现明显腹痛的症状,被检查出患上了十二指肠溃疡;另有人听说生吃芦荟可以排毒养颜,结果吃出大肠黑变而动手术割除。可见很多人是道听途说,盲目服用,将一些本属食疗范畴的方药当成食养方服用,遗祸不浅。这些都是不明食养食疗之别,妄加滥用而伤生的惨痛教训啊!
那么,到底何为食养,何为食疗?
食养原意指食物的营养、滋养作用,后扩展成为合理选择、制作、使用膳食而养生。中医食养的概念,针对的是非疾患人群,充分体现了中医预防为主的思想,讲究合理膳食,使其充分发挥营养保健作用。
食疗则是指食物的治疗作用,针对的是已患病的人,体现的是中医药食同源,食先于药的思想,是研究运用适当的食物,或运用食物配合药物,通过日常饮食的方式治疗疾病的方法。
相关阅读